郑州丰农科技欢迎您!

13838505265
大蒜常见病害

大蒜叶枯病

一、大蒜叶枯病的类型

大蒜叶枯病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病叶枯死、植株早衰、蒜头减产、蒜苔霉烂,直接影响产量。大蒜叶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蒜薹,叶片感病后常有4种症状类型

1. 尖枯型:下部叶片初呈白色圆形斑点,逐渐扩展后,叶尖变成深褐色并坏死,两侧隐约有紫褐色斜纹。

发病后期,叶尖开始早衰、枯死

2.条斑型:主要发生在中下部叶片。叶片染病,产生纵贯全叶的褐色条斑,沿中肋发展或位于叶片一侧。

发病后,沿叶脉中间呈不规则病斑,其上伴有黑色霉状物

3. 紫斑型:整个生育期可见,为田间主要病斑类型。叶片受害,病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中央色泽较深,为紫褐色,边缘淡褐色,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扩展蔓延后可使叶片枯黄。

感病叶片,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两端有枯黄色坏死线

4. 白点型:抽薹期上部叶片出现密集圆形、卵圆形白色小病斑,边缘明显。有些白斑后期发育成紫斑。

叶片染病,呈密集圆形、白色病斑

二、大蒜叶枯病病菌侵染特点

大蒜叶枯病病菌为真菌害,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原体越冬,菌丝生长的最适宜温度为15-25 ℃,低于8 ℃或高于25 ℃生长均受到抑制,34℃以上停止生长。分生孢子形成适宜温度为20-25 ℃,萌发适温为15-34 ℃。

大蒜叶枯病菌侵染能力较弱,抵抗力强、生长旺盛且健壮的植株不易染病。在田间常有紫斑病伴随该病同时发生,雨量越多、温度越高、湿度越大以及植株缺肥早衰的情况下发病较严重。当旬平均气温在20℃左右,高湿时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

1.越冬后初侵染:叶枯病病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产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或雨水飞落到大蒜叶片任何部位形成1个独立的标准初侵染病斑。2月下旬即可见初侵染病斑,4月上旬病斑成熟产生分生孢子,4月中下旬进入再侵染高峰期。

2.再侵染过程:4月中下旬进入再侵染高峰期后,下部老叶大多为带菌叶,如气候适宜,会形成叶枯病引起的“枯塘”。大蒜的抽薹和蒜头的物质积累受到严重影响,此时期对大蒜的产量影响最大。

3.越夏后秋季初侵染:越夏时,病原菌的菌丝体或子囊壳存在于病株残体或者田间土壤中,待秋季大蒜播种之后,子囊壳即散发子囊孢子,经气流或雨水的作用在叶片上形成初侵染,后会陆续在病部形成可再侵染的分生孢子,再侵染过程以分生孢子的侵染为主。随着温度降低,越冬期到来,病菌则以菌丝体或子囊壳随病原体越冬。

三、大蒜叶枯病发病症状

大蒜叶枯病主要危害大蒜的叶片和蒜薹,以危害叶片为主,群众称之为“火风”,严重发生时叶片成片枯死,植株生长瘦弱,矮黄萎缩。

秋季蒜田里叶片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初期叶尖发白,枯死,后沿叶脉向下扩展,形成自叶尖向下扩展的枯死斑。这种症状的病叶一般是下部叶片,翌年 2、3 月气温回升至8-10℃时,病斑沿叶脉向下扩展,并逐渐枯死;

大蒜叶子.jpg

春季病菌直接从叶片其他部位侵染,病斑初呈花白色圆形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或椭圆形,灰白色或灰褐色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淡紫色病斑,在高湿生长条件下和大蒜生长后期病斑上有黑色霉状物产生,并由灰白色转变为灰褐色。

大蒜叶子.jpg

花梗染病后易从病部折断,病部散发出许多黑色小粒点,危害严重时大蒜不抽薹。田间一片枯焦,染病的进入储存期时,会发生严重霉烂。

四、大蒜叶枯病侵染流行规律

大蒜叶枯病的发生蔓延与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15-20℃,在潮湿、高温环境下易发病且蔓延迅速。因此,一年中会出现2个发病高峰。第一次发病高峰当年秋季,大概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大蒜6-7片叶子时);第二次高峰则在春季,大概2月中下旬开始-4月下旬(抽苔前开始-收获)。5月份以后,蒜株顶部叶片因田间再侵染而出现密集的白斑型病斑,致使蒜株成片霉烂、枯死。特别是大蒜孕薹期和抽薹期雨日多、雨量大,发病重。

1.病菌在田间地表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以及大蒜收获后临时堆放场所遗弃的病残体上越夏,也可在葱、韭菜等寄主上侵染越夏。大蒜出苗后,温湿度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借气流和雨滴飞溅传播 侵染发病。

2、一般播种期雨量偏多,越冬期气温偏高形成“暖冬”的条件下,大蒜叶枯病发病严重;

3、播期过早会因高温高湿而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全田枯死严重;

4、大蒜叶枯病的发生与降水关系明显,每次中、大雨之后都会伴随一个病害快速上升的阶段;

5、大蒜叶枯病发生受光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在背阴地块和阳光照射较少的地块病害发生较轻,在裸露地和光照强的地方病害发生较重。大蒜生长期间降水次数多、年度间梅雨季节或秋季多雾、多雨的年份发病重。

6.大蒜田管理粗放,整地质量差, 田间坷垃大、高低不平,发病重。与葱、韭菜混作,重茬连作地发病重。一般在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偏施氮肥、葱蒜类蔬菜混作、植株受伤、植株生长瘦弱和连作的田块发病重。

7.肥水管理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底肥不足,发病重。种植密度大,田间通风不良,发病重。畦作、地膜覆盖栽培,发病轻。

五、根据大蒜叶枯病发病规律,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蒜种选择、处理与播种

合理选种:淘汰发霉、虫蛀、发黄变软的蒜头,尽可能采用脱毒、抗病、无病虫蒜,并精选大瓣蒜作蒜种,以达到利用大蒜本身抗性来减轻叶枯病危害的目的;有研究表明选用每头蒜有4-6个或7-8个的一、二级蒜瓣,单瓣5g 以上的肥大、洁白、无病斑、无伤口的蒜瓣作种,可以有效地防止叶枯病的发生。

蒜种处理:播前将大蒜种在日光下晒2天;采用蒜瓣播种,播种之前为促进其萌芽与发根,应在分蒜瓣时去除蒜皮与蒜踵;蒜瓣准备好以后,用植农增产素胶囊一红一白5公斤水液中浸种12-16小时,捞出稍沥干即可播种,可避免大蒜蒜种携带叶枯病菌侵染。

适当晚播:播期过早会导致大蒜越冬期叶龄大于5叶一心,耐寒性降低,易发生冻害,从而导致翌年对叶枯病的抗性降低,气温回升后则极易感染大蒜叶枯病。因此,为了提高大蒜抗逆性,抵御大蒜叶枯病的发生,建议9月下旬-10月上旬为最佳播种期。

2. 不同种类作物多样性配置

分生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是春季大蒜叶枯病传播蔓延的主要途径,因此利用作物种类和类型多样性合理布局,并充分利用蔬菜间的化感作用建立良好的蔬菜生态系统,合理轮作倒茬,破坏病原菌的生存环境,减少菌源积累。对于大蒜叶枯病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与冬小麦、油菜、豌豆等轮作倒茬,轮作年限3年 以上。

3.改善蒜田生态环境

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病残体上病原借雨水、浇水传播的机会,可提高地温、保墒、减少灌水次数,起到预防病害发生的作用。合理密植;栽培时底肥以腐熟的有机肥和磷钾肥、硼钙肥为主,在蒜薹生长期和鳞茎膨大期进行追肥,同时,在苗期、抽薹期、膨大期还可喷植农增产素,促进壮苗,促进鳞芽分化,减少面包蒜的发生;

干旱时适量浇水,春末、夏初降雨多,田间湿度大时,及时排水;适时中耕、及时除草,清除田间病叶、黄叶,并将病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大蒜收获后及时清田,对病株残体集中掩埋或焚烧,以减少病害的发

大蒜叶枯病防治

根据大蒜叶枯病的发病规律

1.用植农增产素胶囊一红一白5公斤水液中浸种12-16小时,捞出稍沥干即可播种,可避免大蒜蒜种携带叶枯病菌侵染。

2.大蒜4至6片叶子时喷洒植农增产素胶囊一红一白+磷酸二氢钾30-50克兑水15公斤水喷洒叶面。

3.年后大蒜返青期和抽苔前后各喷洒植农增产素胶囊一红一白+磷酸二氢钾30-50克兑水15公斤水喷洒叶面。

4.大蒜感染叶枯病后,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防病害扩大和蔓延,可用植农增产素双倍浓度加磷酸二氢钾30克一桶水,对蒜苗均匀喷雾2-3次,每隔5天喷1次。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上一篇: 大蒜灰霉病
      返回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