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型油菜。俗称小油菜。包括西北小油菜、北方油白菜。
植株一般较矮小,叶色深绿至淡绿色,上部薹茎叶无柄,叶基部全抱 茎。花色淡黄至深黄,花瓣圆形较大,开花时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 然异交率75%~95%,自交率很低,属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角果较肥大,果喙显著,种子大小不一,千粒重3克左右,种皮颜色有褐、 黄或黄褐色,种子含油量35%~45%。生育期较短,约90~150天。 易感染病毒病和霜霉病,产量较低,适宜在季节较短,低肥水平下高 海拔地区栽培。可作蔬菜和榨油兼用作物。
白菜型油菜是原产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大白菜演化来的,植株矮小,分枝较小,茎秆纤细,有薄而光滑的椭圆形叶片。边缘有明显的琴状缺刻,上有刺毛,覆被一层薄薄的腊粉,又称为小油菜、矮油菜和甜油莱,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另一种白菜型油菜是从小白菜演化来的,在古籍中称为油青菜。它的特点是株型高大,分枝性强,茎秆粗壮,基叶发达,半直立的。宽大的叶片呈随圆形成或卵圆形,全缘或波状,无琴状缺刻。我国各地称为白油菜、油白菜、油菜白等。白菜型油菜籽粒变异极大,千粒重2~3克,有些品种可达4~5克,含油量在40%以上。籽粒大小不一,种皮多为棕红色、褐色或黑色,千粒重2~3克,含油率在35~45%之间。 [2]
该类型又称小油菜或甜油菜。其植株矮小,幼苗生长较快,须根多;基叶椭圆、卵圆或长卵型,叶上举,有多刺毛或少刺毛,被有蜡粉或不被蜡粉,苞茎而生;分枝少或中等,花大小不齐,花瓣两侧相互重叠,自交结实性很低。种子有褐色、黄色或五花子色,大小不一,千粒重3g;含油量中等,一般在35%~38%,高的达45%以上。该类型生育期短,成熟较早,耐瘠薄,抗病力弱,生产潜力小,稳产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