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瘫病的症状表现
大蒜还没有到收获蒜头的时候,蒜秧就出现了早衰瘫苗的现象,蒜秆倒伏于地。此种病害对蒜头产量的影响十分严重。
这是因为大蒜一半的产量是在采薹后形成的,而大蒜叶片是养分的制造器官,大蒜茎秆是由叶片的叶鞘合围而成的,一直伸长到蒜盘,并将蒜瓣紧紧包裹其中。大蒜叶片所制造的营养,就通过叶鞘输送到蒜盘之内,蒜瓣就从蒜盘中吸收营养,从而膨大。蒜秆倒了,蒜叶黄了,没有了营养供应的蒜瓣就停止了生长,最后就形成了一头头的小瓣蒜,瘪瓣蒜,产量大大降低。
二、造成大蒜瘫病的原因
1.重茬连作,有机肥不足
大蒜虽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但因为它的根系短而少,分布浅,因此以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微酸性沙壤土最适宜。大蒜对富含腐殖质的有机肥反应良好,增产效果明显。全生育期吸收的氮较多,钾次之,磷最少。同时,大蒜对钙,镁,硫,铁,硼,锰,铜,锌,钼,氯等中微量元素也有一定的需求,当某种元素出现缺乏时,就会出现早衰现象,造成叶片逐渐枯黄,最终倒伏瘫软在地。
2.气候的影响
大蒜是一种要求中等强度光照的作物,光照过强时,叶绿素会解体,叶片组织会加速衰老,叶片和叶鞘就会出现枯黄。
当光照过弱的时候,叶肉组织不发达,叶片同样会出现黄化现象。这都会导致蒜秆的枯黄早衰,倒伏。再就是阴雨多露,或者是天气太旱,浇水不及时,也都会造成植株的早衰,出现瘫软现象。
3.病虫害严重
大蒜生长过程中,会有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如大蒜白腐病,大蒜软腐病,大蒜白绢病,大蒜干腐病,腐烂性根结线虫病等,都会造成叶片的发黄,干枯,也会侵染茎秆,从而导致叶片早衰,茎秆的瘫软。
4.施肥不当
大蒜虽然对氮肥的需求量较,但过量氮肥的施用,必然会引起植株的徒长,有蒜苔在茎秆内支撑时,蒜秆还不至于倒伏,但当蒜苔被采收后,仅靠大蒜的叶鞘合抱成的中空假茎支持,当风大,雨多时,它就会折倒,从而发生瘫病。
5.采薹方法不对
大蒜薹成熟后要及时采收,只有去掉顶端优势,才有利于大蒜促进蒜头的膨大。但如果采收方法不对,会损伤蒜头和根系,会弄断蒜秆,从而导致瘫病的发生。
三、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大蒜瘫病的防治,要从源头上抓起,通过加强轮作,通过肥水的综合管理,病虫害的及时防治等方面进行。
1.根据大蒜的需肥规律施肥
大蒜在幼苗期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由母瓣提供的,所以在苗期不用施速效性的肥料,而施持效性的农家肥作为基肥,基肥必须充分腐熟,以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改善土壤的理化指标。
在大蒜的退母期,由于种蒜的营养已逐渐消耗完毕,蒜苗由他养转为自养,为培育壮苗,所以要及时追施速效性的肥料。如亩施尿素20–30斤,量不宜太大,防止徒长而影响越冬。
大蒜返青期结合浇水施返青肥,如亩施三元复合肥30–50斤等。
在大蒜薹露尾时,结合浇水追施催薹肥,如亩施尿素20–30斤等,这是一次关键性的施肥,也是大蒜对氮肥需求的最大效率期,一定要重视。当蒜薹采收后的10天内,蒜头就进入了膨大盛期,是蒜头一生中生长最快的时期,为了促进蒜头的膨大,保根防早衰,延长叶片寿命,可追施一次速效性的氮肥,如亩施尿素15–20斤等,同时叶面喷施:一桶水(15公斤)植农增产素胶囊(一红一白)+磷酸二氢钾30克。
2.根据大蒜的需水规律浇水
大蒜具有一定的耐旱能力,但因为大蒜的根系分布范围小,根少而浅,使根系的吸水吸肥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在大蒜出苗前和蒜头膨大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
在大蒜的生长过程中,要浇好出苗水,这样可使出苗整齐。
春季可适当浇次返青水,但不可过勤,以防引起烂母。
在叶片旺盛生长期,可增加浇水次数,但在采薹前须控制浇水,使植株稍显萎蔫,有利于采薹,防止折断植株。
蒜薹采收结束后,要立即浇水。蒜头膨大期供应充足的水分,可减少土壤对蒜头的压力,以利于蒜头膨大。在采收前的5–7天停止浇水,以促进蒜头的老熟。
3.加强病虫害防治
对可能造成大蒜瘫病的干腐病,白腐病,软腐病,及各种可造成茎秆的青虫加以防治,以防蔓延。
4.适时采薹,采取正确的采收方法
蒜薹的采收时间最好是选择在晴天的下午采收,此时茎秆稍现萎蔫,有利于采收。如果是阴天采薹,应选择露水干后进行。
晴天上午露水大,蒜薹不易抽出,如果用劲过大,一是折断蒜薹,二是会损伤蒜头和根系,三是容易折断茎秆。后两种情况都会造成大蒜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