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蒜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情况下生长到一定时期,鳞芽开分化,叶片退化,鳞芽逐渐形成蒜瓣,退化的鳞芽外的鳞片形成了蒜瓣的外皮。但是不利的环境条件下,大蒜在蒜薹露出之前,蒜轴周围长出5~6片小蒜叶,围着蒜轴生长这些小叶是新蒜瓣的外皮顺着蒜薹长出的一条长长的新叶,而新蒜瓣的生长点并没有萌动,称为二次生长现象。
也称为马尾蒜、大蒜发叉。侧芽在形成蒜瓣的过程中,不经过休眠,顶芽又萌发长出许多细长的丛生叶,状如马尾和松毛,这种出叶现象对蒜薹和蒜头的产量影响较大。分杈的马尾蒜到后期也能抽生蒜薹,称为“二次抽薹”,但都很细小,无商品价值。这些抽薹蒜的基部也能形成蒜头,但多为畸形的复斑蒜或畸形蒜。
在正常情况下,大蒜鳞茎器官是由靠近蒜薹的1~2层(多蒜1~6层)叶腋中分化的鳞腋芽肥大形成的。鳞茎形成后由三部分叶片组成,即保护叶、贮藏叶以及发芽叶。当大蒜营养生长过旺时,蒜瓣中的发芽叶又重新生长,从母株中的叶鞘中伸出,地上部表现分杈多,这些伸长叶的叶腋中又可分化鳞腋芽,再形成蒜瓣,蒜瓣数目、大小不一,排列错乱,以至整个蒜头分离这种蒜还称次生蒜、马尾蒜、胡子蒜、分株蒜、分杈蒜、背娃蒜复瓣蒜等。二次生长对蒜薹产量影响较大,一般减产30%~40%;对蒜头产量影响较小,一般减产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