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刺足根螨为害隐蔽,而且常伴发细菌性软腐病,蒜农依据经验往往只注重防病,而忽视防虫,造成由于该虫为害蒜田缺苗断垄,严重影响了大蒜的产量和品质。.
一、刺足根螨在大蒜上的发生规律
1.大蒜刺足根螨以成、若螨在受害植株内或土壤中越冬。
2.大蒜收获后刺足根螨转移刊杂草和田间小蒜苗上为害,或以休眠体在田间越夏,秋季大蒜播种后.再转移到大蒜株上为害.其一年有两个为害盛期,即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为第1个为害盛期,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第2个为害盛期,以第2个为害盛期即春季发生较重,如秋季温度较高,第1个为害盛期即秋季为害也会较重.
3.秋冬季气温较高,春季气温回升快,适量的降雨及浇水。地膜覆盖田、连作田、植株密度大及有机质含量高,土质黏重的蒜田,形成的田间相对高温,高温、食源丰富的小环境,适于刺足根螨发生繁殖为害。
4.适量的降雨及浇水。降水量较大或大水浸灌对刺足根螨发生不利,而适量的降雨和浇水,则有利于刺足根螨发生.
5.覆膜,连作田,种植密度大、地势低洼的田块.露地栽培发生较轻,地膜覆盖较重,间作套种比单一种埴发生重,连作田更重.种值密度大及田间杂草多的蒜田发生较重。地势低洼田块,湿度相对较大,发生相对较重.
6.土壤肥力好、土质黏重田块.土壤质地、肥力对其发生有一定影响。有机质含量高,土质黏重,土壤孔隙小,水份不易敬失,相对湿度较大.刺足根螨发生较重.不同土质发生程度为黏土>壤土>沙土。
7.在露地栽培条件下1年发生9代,发育适温为20~25℃。在生长期内一般20~30天繁殖1代。成螨在大蒜鳞茎基部的凹陷处产卵,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为害,4月下旬~5月上旬进入为害盛期。易发生在有机质丰富的酸性沙质土壤中,连作地块发生重。
二. 刺足根螨在大蒜上的为害
1.刺足根螨分布广,繁殖快,为害隐蔽,危害重。在蒜田刺足根螨以成螨、若螨刺吸为害土表以下的鳞茎、须根基部、假茎。造成被害植株须根腐烂减少,根系不发达,极易用手拔出。
2.为害假茎或鳞茎时,一般由外向内,受害组织坏死变褐,受害部位易受细菌侵染而伴发软腐病,腐烂坏死组织有恶臭味,腐烂部位有针尖大小的乳白色曩拉状物,在解剖镜下可看到卵圆形透明螨。
3.地上部最初表现为植抹生长缓慢.矮小、瘦弱,下部叶片先黄化,干枯,上部叶片也相继变黄,严重时怪株枯死,造成田间缺苗断垄,商品价值也下降。
4.刺足根螨在大蒜生长期及储藏期均以成、若螨刺吸为害。在田间可为害土表以下的叶鞘、假茎、鳞茎及须根基部。
5.根部受害后,须根减少,根系不发达,受害严重时须根脱落。受害部位易受细菌侵染而发生软腐病,主要表现为组织腐烂并伴有恶臭味。
6.受害植株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下部叶片先黄化、干枯,继而上部叶片也相继变黄,植株提早死亡。
7.刺足根螨在大蒜储藏期可为害蒜头,高湿时受害蒜头腐烂发臭,干燥时成为空壳。
三. 刺足根螨在大蒜上防治方法
1.轮作换茬。
尽量小连作或不与葱蒜类重茬或邻怍,可与小麦、油菜等作物进行两年以上轮怍。
2.清洁田园。
大荐收获后要及时清除蒜株残体,集中堆放深埋或烧毁处理,最大眼度地消灭害螨,以减少虫源.
3.深耕晒土,精细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干燥,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丰富,保肥,保水能力强的沙壤土种植。精细整地,浇足底墒水,适时犁耙,使土壤环境有列于根系生长,以提高植株抗逆能力。大蒜收获后进行25~30cm深拼.利用高温杀灭虫卵,以减少造夏虫源,减轻下茬为害。
4.科学施肥。
使足基肥,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增施磷肥,钾肥,饼肥,促苗壮,提高蒜株抗病、抗虫能力。
5.播种精选蒜种.
选用脱毒蒜、无病虫蒜,并精选大瓣蒜,选择表面光滑,无虫斑,茎盘正常的种蒜.
6.化学防治.
a.土壤处理。
将20%氰戊菊脂EC与40%辛硫磷EC按1:9比仞混合,每亩200~250ml,拌适量湿润细土,翻耕后撒人田内,然后整地播种。
b.药剂浸种。
播种时,每200kg蒜种用联苯菊脂EC15~20ml.或15%哒螨灵EC30~40rnl,或1.2%烟碱·苦参碱EC60ml对水30~40kg,浸泡l0~15min.晾干后栽种,能杀死大量螨虫及其他害虫。
c.灌根
4月上中旬蒜头膨大期,结台防治根蛆每亩用48%毒死蜱EC80~100ml.或25%马拉硫磷·辛酸磷EC750~1000ml.40%辛硫磷EC800~1000ml对水60kg喷注大蒜基部,连续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d.冲施
蒜苔抽后1周,结合追施膨大肥及浇水,每亩用48%毒死毒死婢EC250~300ml,或40%辛硫磷EC800~1000ml,在喷雾器内把药剂配战母液,在进水口处将手动喷雾器去掉喷头加药,然后让水流通过进水口流进田内即可,既可以杀死刺足根螨,又可防治根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