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细菌性软腐病是大蒜常发性病害之一,各个大蒜种植区都普遍发生,由于近些年大蒜连作、化肥使用不合理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细菌性软腐病已成为各大蒜区大蒜的主要病害,尤其是雨水多的年份危害加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叶片枯死,甚至整株枯死,直接影响大蒜产量。
一、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危害症状
大蒜感染细菌性软腐病后,先从叶缘或中脉形成黄白色病斑,可贯穿整个叶片,湿度大时,病部呈黄褐色软腐状。一般下部叶片先发病,以后逐渐向上扩展,使全株枯黄或死亡。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常常造成死苗发生,田间缺苗现象严重,减产一般在15-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二、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危害规律
在土壤中尚未腐烂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条件适宜后侵染大蒜,引起大蒜软腐。病菌喜高温、潮湿环境,发病最适宜气候条件为温度25-30℃,土壤含水量高、田间湿度大有利于发病。干旱时可自行缓解,对产量有明显影响。浙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主要发病在5-6月。大蒜细菌性软腐病的感病生育期在大蒜生长后期。
三、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原因
1.品种退化严重,抗病性减弱
由于某些大蒜品种连年种植,品种出现严重退化现象,造成抗病性减弱,加上部分蒜农没有换种习惯,一些新的抗病品种没有被很好的引进,大蒜品种抗病能力逐年减弱,造成细菌性软腐病连年发生。
2.播期不当和缺乏拌种习惯
部分农户为了使大蒜早收,早上市,从而获取较高的经济价值,盲目提早播种期,在9月3日左右就开始播种,易发生叶片退绿,株型松散,细菌性软腐病加重。
拌种不仅能有效防治土壤病害,增强大蒜的抗病能力,促进苗齐面壮,实现一播全苗。但仅有部分蒜农有拌种习惯。
3.抗药性增强
部分蒜农没有细菌性软腐病的预防意识,往往等细菌性软腐病大发生,大流行时再防治,无疑增大了用药量,在大蒜市场行情好的年份,蒜农会加病虫害防治力度,防治药量的逐年增加,随之出现了抗药性,造成了农药的重施滥施,因而细菌性软腐病的在部分地块出现愈治愈重的现象。
4.肥料的不合理利用。
肥料的合理利用是大蒜丰产丰收的基础,部分蒜农普遍重施氮肥,对磷、钾肥的使用缺少认识,少施或者不施有机肥,造成大蒜植株生理生长过旺,造成土壤环境恶化,板结严重,盐碱化加重,植株抗病能力减弱,严重影响大蒜产量。
5.不合理的灌溉
四分之一的种植户不浇越冬水,百分之八十的种植户返青水浇水过早,造成低温过低,植株抗病能力减弱。再者,各大蒜区普遍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病原菌易随水流传播,加上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易造成病害流行。
6.逐年连作
由于逐年连作造成大蒜田块的土壤中病原菌增多,土壤中同一种营养元素消耗过大,轮作的大蒜田块明显较逐年连作的大蒜田块明显感病轻,植株长势良好,抗病能力强。尤其在来年雨水充足,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宜实行2-3年合理轮作,能有效减轻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7.过度密植
过度密植会影响大蒜通风透光性能,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对大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影响较大,过度密植造成植株徒长,通风透光性差,抗病性减弱。年后5月上旬温度急剧升高,雨水量增大,易细菌性软腐病的流行。
8.病虫害防治技术缺乏
蒜农普遍对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症状和发病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发病初期不能有效的识别,没有做到对症用药和及时防治,更没有掌握大蒜的综合防病技术。
四、大蒜细菌性软腐病防治措施
1.精选蒜种
选种要求纯白无红筋、无伤痕、无光皮,选择5g/粒左右的种子作种用。土壤处理。用多菌灵、百菌清等防治土传病害。
2.适期播种异地换种
大蒜要适期播种,早熟大蒜在9月中下旬播种,晚熟蒜在10月中下旬播种较宜,时平均气温稳定在17T左右,地表平均低温稳定在18T左右,要求冬前达到5叶一心。采用异地换种,可有效减少连作的障碍。
3.播种前进行药剂浸种和包衣
浸种每亩可用高巧30ml+卫福40ml兑水200斤,浸泡200斤蒜种,浸泡24小时后携出,在阴凉处晾晒后立即播种。
包衣:高巧30ml+卫福40ml兑水2斤,包衣200斤蒜种,晾干后进行播种,可提高出芽率,有利于苗全面壮,抑制病菌侵染。
4.合理轮作及合理密植
宜实行大蒜与小麦实行轮作种植或者水旱轮作,大蒜种植采用开沟种植,沟深6cm左右,栽植后蒜上方覆盖薄土3cm左右,田2.2-2.5万棵/田,一般行距20cm,株距8-10cm左右进行播种,合理密植能减轻病害发生。
5.肥料的合理使用
肥料的合理使用,不仅能促进植株苗全苗壮,还能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应重视农家肥及磷钾肥的使用。施肥应在9月下旬,每亩施农家肥5000kg,硫酸钾复合肥75公斤,均勻撒施。追肥在第二年3月上中旬,结合浇水每次冲施高氮高钾肥15kg,追2-3次肥。
6.合理灌溉
大蒜播种后应及时浇水,做到浇足浇透,冬前大蒜出苗后视墒情浇一次越冬水,打好越冬基础。在地温稳定在15以T上浇返青水,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大蒜病残体
大蒜收获后应及时清洁田园,清除越冬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8.大雨后及时开沟排水
尤其是土壤粘质,透水性差的田块,大雨后应及时开沟排水,降低土壤含水量。可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四、病害防治
1.种蒜处理
先将蒜种放在塑料布上,每300斤(1亩地种子量)喷水3-5斤至蒜种发潮微湿,加入77%多宁可湿性粉剂300-400g搅拌均匀,即让药粉全部粘着在蒜种上,堆3-5小时即可播种。对细菌性软腐病防效可达90%以上,兼治基腐病、根腐病,重茬地块增产效果特别明显。
2、土壤处理
此法适用于常年种植大蒜的地块,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2kg加细土30-50kg撒施播种沟,撒后播种;或85%异果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播种沟,每亩喷药液100-150公斤,喷后即播种。3、叶面喷施:如采用以上措施仍出现病株,可于发病初期(惊蛰后大蒜返青期)及时喷洒77%多宁或85%异果定500—700倍+爱增美3000倍液,间隔7—10天,连喷2—3次可有效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
3.做好地下害虫的防治工作
可以采用根部淋施一次1500倍3.2%阿维菌素、1500倍5%氯氟氰菊酯混合液,或者是1500倍4.5%氯氰菊酯、1000倍0.5%藜芦碱混合液或者1500倍10%吡虫啉混合液进行毒杀。
4.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用植农增产素喷洒(参考植农增产使用方法)1—2次。
发病中期用植农增产素双倍浓度+农用链霉素(春蕾霉素、新植霉素)+磷酸二氢钾30-50克喷施5天一次,连用2-3次。应以轻病株及其周围的大蒜为重点,注意喷在接近地表的大蒜茎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