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密植
密植是增产的基础。蒜薹和蒜头的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蒜瓣数和薹重、瓣重三者构成的。按品种特点适当密植。可使每亩有较多株数。大蒜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蒜种大小,土壤肥力及栽培方式等确定。
播种过密,蒜头变小、种瓣平均重量下降,小蒜瓣比例增多,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但蒜头和蒜瓣质量下降;
密度低,蒜头增大,蒜瓣均重增加,单位面积株数减少,产量下降。
若行距20厘米,株距根据蒜瓣大小而定,大瓣蒜可稀些,株距10~12厘米,每亩栽种3万~4万株;中小蒜瓣可密些,株距8~10厘米,每亩栽种3.5万~4.5万株;、
蒜头大的品种宜小的品种适当密些;大蒜瓣宜稀,小蒜瓣宜密;高肥水田宜稀,肥力差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地膜覆盖田宜稀,独头蒜宜密
2.根据市场确定密度
为满足出口大蒜的标准要求,增加达标蒜、规格蒜的数量,适当加大行株距,降低播种密度,提高单株产量和商品性,行株距以18厘米×18厘米,18厘米×15厘米为宜。
一般早熟品种植株较矮小,叶数少,生长期较短,密度相应要大,以亩栽5万株左右为好,行距为14~17厘米,株距为7~8厘米,亩用种150~200千克。
中晚熟品种生育期长,植株大,叶数较多,密度宜相应小些,使群体结构合理,充分利用光能。亩栽4万株左右,行距16~18厘米,株距12厘米,亩用种150千克左右。
3.覆膜蒜密度
覆膜头用蒜种植密度以每亩2.5万~2.8万株为宜;用蒜以3.0万~3.5万株为宜,高于或低于此密度,总体产量、质量下降;低于此密度,大蒜二次生长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