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根系的特性决定了根对水肥反应敏感,表现为吸水能力弱、喜湿、喜肥、怕旱。在栽培过程中,要根据其根系浅、根量少的特点,勤浇水、勤施肥,才可保证产量高、品质好。大蒜的根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一些具有杀菌能力的物质,是一种很好的作物前茬。
1.根大蒜根为弦线状须根,无主根。根长在短缩茎(茎盘)下,有初生根、次生根和不定根之分。由种瓣背面基部,先形成根原基,其突起伸长形成的根为初生根;在其腹面基部及“茎盘”的外围陆续长出的根为次生根;而在烂母期前后长出的第二批新根则称为不定根。
2.根群在种瓣的外侧(背面)基部较多,内侧(腹面)基部较少。大蒜根最长可达50厘米以上,一般长20~30厘米,但主要根群多分布在5~25厘米深的土层中,横展范围30厘米左右,属浅根系蔬菜。
3.大蒜根系分布范围小,根毛少,对水分、养分的吸收能力弱,因而对水分养分反应敏感,所以表现出喜湿、喜肥耐肥、不耐旱的生态特点。
4.大蒜的叶片虽然具有耐旱特性,但大蒜仍需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上,并且要勤浇水、勤施肥,方能优质高产。
5.大蒜用蒜瓣繁殖,播种前蒜瓣基部已形成根的突起,播后遇到适宜的条件,1周内便可发出30余条须根,而后根的增加缓慢,根长迅速增加。退母后又发生一批新根,发根数50~80条。1棵成龄大蒜植株的发根数为10条左右,随品种、水土条件和栽培管理状况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
6.采收蒜后根系不再增长,并开始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