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丰农科技欢迎您!

13838505265
烤烟病害防治

烟草赤星病发病机理及防控措施

   技术资料,点击播放按钮观看

烟草赤星病属真菌引致的烟叶生长后期重要的叶部病害,具有潜伏期短、流行速度快的特点,在环境有利于发病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的流行,给烟叶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烟草赤星病发病时期

烟草赤星病俗称红斑、斑病、恨虎眼、火炮斑等,多发生于烟叶成熟期,一般在烟株打顶后,下部叶片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茎秆、花梗多也受危害。

据调查,平原烟区田间烟草赤星病的始发期一般为6月上中旬,7月20日前病情发展缓慢;7月下旬到8月上旬病情水平扩散较快,重病株相继出现;8月中旬入秋后,随烟叶成熟,病害垂直扩散加速,8月下旬至9月上旬达高峰期,易暴发成灾。丘陵山区的田间病情比平原烟区推迟1个月左右。湖南、广西4月中旬始见病株,6月份进入盛发期。

二、烟草赤星病发病规律

烟草赤星病.jpg

病斑先从烟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随着叶片的成熟,自下而上逐步发展。烟草在移栽期至旺长期对赤星病的抵抗力强,一般不发生病害,在现蕾期为赤星病发病始期,烟叶成熟期为赤星病高感病阶段和发病盛期。这可能与成熟叶片的组织老化、细胞疏松、有利于病菌侵入与扩展有关。

1.烟草赤星病菌生长适温为25-30℃,最低生长温度为5℃,最高生长温度为38℃。分生孢子置于烟叶表面的水膜中,在适温下不足l小时即可萌发,产生1至数条芽管直接侵入或气孔侵入,潜育期7小时~2天。

2.初侵染植株往往成为田间再侵染的菌源中心。烟草赤星病的田间水平扩散属于随机多中心型,病害的垂直扩散速度与下部病叶上的菌量累积、叶片衰老速度及环境条件有关。遇合适条件,病菌产孢量大、萌发快、侵入多、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病害遂暴发流行。

3.烟草赤星病菌菌丝可从伤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叶片细胞壁或通过气孔侵入。烟草赤星病菌于适宜温度下不足l小时即从底叶正反面侵入,最易从叶毛基部细胞、叶缘和虫咬伤口处侵入,有时也可以从气孔侵入。烟草生长早期,它只能从叶片生长衰弱部分侵入。烟草生长后期,约在始花期,叶片趋于成熟时直接侵入叶片或植株的任何部分。所以,生长后期大田烤烟容易发生赤星病。

4.烟草赤星病菌菌丝侵入烟叶组织的菌丝,在细胞间生长,进而里面的组织溃烂,并向四周扩展。局部组织死亡,形成的病斑大面积扩散,病斑上产生的新分生孢子进行多次危害,造成寄主组织的严重破破坏,便形成病斑。

5.病斑初为褐色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到直径为1~2cm、深褐色至赤褐色、圆形或不规则圓形的病斑,扩展中的病斑周围常有淡黄色晕圈,病斑具多重同心轮纹。

6.病斑质脆易破,天气干旱时有可能在病斑中部产生破裂,病害严重时,许多病斑相互连接合并,致使病斑枯焦脱落,进而造成整个叶片破碎而无使用价值。

杨献营(1999)将赤星病菌的致病过程概况为:病菌侵染烟叶细胞→菌体生长→分泌毒素→进入未受菌体侵染的细胞→叶绿体膜受损消解→抑制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物(碳水化合物)的转运→转化为淀粉,淀粉粒在叶绿体内积累、膨大→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受损、崩溃→叶绿体崩解→淀粉粒聚集体逸散于细胞中→通过细胞壁内陷通道排出→细胞失去物质和能量来源(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细胞崩解→叶面产生枯斑症状。

三、烟草赤星病发病环境

烟草赤星病.jpg

烟草赤星病菌主要以菌丝在田间病株残体或杂草上越冬,翌年春天菌丝重新长出分生孢子,以后气温上升随气流传播侵染周围烟株,形成第一次侵染,病菌又在这些烟株上生长再产生分生孢子,形成二次或多次侵染,最后造成大面积发病。

1.一般在日均温20℃以上,赤星病即可发病,发病最适宜温度为23.7~28.5℃。由于赤星病一般在烟草下部叶片成熟时开始发病,各产烟区该季节温度条件基本上都适于该病的发生,适宜的温度使赤星病的潜育期缩短、再侵染的次数增大,从而加速病害的流行。

2.烟草赤星病的发病流行与烟叶成熟期的空气湿度呈正相关。

雨量大,雨日多,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及蔓延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常导致病害流行。在烟株进入赤星病易感病阶段以后,在每一次降雨后,赤星病病情指数也相应出现一次发展高峰。

有些地区虽然降雨不多,但由于昼夜温差大,早晨雾大露重的烟区,雨量虽少,但夜间结露,田问温差大,叶面易形成水膜且保持时间长,有利于孢子产生和侵染,最易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风雨和气流是病害的主要传播媒介。

在栽培中植烟密度过大、田间打顶过早、田间通风透光不好,造成局部湿度大,也容易引发赤星病的发生。

3.土壤肥力过大或氮肥过多,易造成烟株营养不协调、生长过于幼嫩、贪青晚熟,降低了烟株自身的抗病性,往往导致该病严重流行。氮素中以铵态氮最有利于发病,增施钾肥则提高抗病性。

4.杂草丛生、打顶过早过重都有利于发病。而盛花打顶病轻,不及时摘除底脚叶也有利于病菌积累和侵入。

5.移栽弱苗、虚苗、根系受伤的烟苗都易发病。

6.连续多年种植,往往导致新的毒性菌系的产生,品种抗性迅速丧失,病害暴发猖獗。

7.生长前期严重干旱、追肥过晚或过量、有机质不足都易导致迟熟病重。

8.烟草病毒病、根茎病害、线虫病、地下虫对根系的破坏都能够加重烟草赤星病

9.移栽至伸根期间遇冷空气或连日冷雨,根系生长受阻,地上部僵化不长(俗称“小老苗”),必然导致晚发迟熟,感病期延长,病害易流行。

10.部分病斑在烤房内的低温慢变黄阶段仍可继续再侵染或病斑扩大。

四、烟草赤星病的防控措施

1.合理轮作

烟田合理轮作是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实行间隔1年以上的轮作或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烟草赤星病的发生。

曾琛等(2012)认为,实行间隔1年的轮作地烟草赤星病发病情况最轻,连作地发病较重,且连作年限越长,发病越重。

2.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的中烟90、中烟100、云烟87、K346等烤烟品种,可以增加对烟草赤星病的控制。

张文平等(2014)认为,云烟87、云烟97、南江3号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强,NC297、中烟103、红花大金元居中,K326、NCl02、云烟85和贵烟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相对较弱。

3.合理套作

合理套作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显著的防控效果。

涂勇(2015)的研究结果表明,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套作菜用大豆处理的叶其周围细菌及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减少,能减轻烟草赤星病的发生程度。

烤烟套作菜用大豆防控烟草赤星病的技术为:于烤烟下部叶第一次采收时,在烤烟行间按行距15cm、穴距20cm播种5行菜用大豆,每穴播种3粒,最后定植2株。

4.合理施肥

烟草赤星病原物的侵入和繁殖受烟株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适当降低施氮量、增加磷钾肥量均能提高烟株对烟草赤星病的抗性,减轻发病程度。

范敬修等(2014)认为,施氮量在一定范围内越少,烟草赤星病发生程度越低。

郭兆奎等(1999)的研究结果表明,施磷量低于67.Skg/hm2,施磷越少,赤星病越重,增磷肥可减轻发生程度,但施磷量高于67.5kg/hmz后再增施磷肥,其对赤星病的抑制作用增加较少。

王进录(1998)研究结果表明,随钾肥用量增加,烟草赤星病明显减轻,烟叶上等烟比例产值增加,但当N∶P2O5∶K2O比例超过1∶2∶3时,再增加钾肥量对提高烟草抗病性作用减弱。

5.良好田问管理

科学打顶,适量留叶,及时清除底脚老叶,对贪青晚熟烟田叶面喷施烟望素胶囊+磷酸二氢钾2~4次,以减轻赤星病危害:

适时采收可减少田间病原菌数量,并可增强通风透光。

降低烟田相对湿度,改善田间小气候;

对于丧失烘烤价值的病叶带出田外妥善处理,以减少赤星病再侵染的机会;

在烘烤上要加快进度,在烟叶移栽后55天左右即开始烘烤,提倡顶叶4~6片一次性烘烤。降低烟草赤星病病害传染和流行的因素;

在烟叶生产结束后,要及时把病株带出田地外集中销毁,以减少下年烟草赤星病的初侵染来源。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标签:烟望素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