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丰农科技欢迎您!

13838505265
农业种植技术

有色地膜对害虫发生的影响

趋光性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远离的习性,也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昆虫趋光性对昆虫定向导航、寻找寄主和食物、扩散、交配以及躲避天敌等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昆虫趋光性的本质是接受光刺激后的行为响应,是对特定光源不可遏制的趋向行为。包括正趋光性和负趋光性(即避光)。

依据目前已有的资料,关于昆虫趋光性机制的假说较多,其中报道较多的是光干扰假说、光定向行为假说和生物天线假说3种,现在较为普遍接受的是前两者。光干扰假说是指刺眼作用干扰昆虫的正常活动导致趋光,而光定向行为假说则指昆虫趋光是由于光罗盘定向行为所致。

颜色和光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物体表现出来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该物体所反射的光波决定的。换句话说,每种颜色的物体都会吸收一定波长的光,我们所见的物体的颜色其实就是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光波。因此,昆虫的趋色性在本质上讲也是一种趋光性(陈祯等2016)。

趋光性的应用更多是针对傍晚或夜间活动的昆虫,趋色性的应用更多是针对白天活动的昆虫。光波能够对昆虫的视觉形成很强的刺激作用,不同颜色的刺激不同(刘军和,2017)。颜色能够对昆虫产生明显的诱集或者趋避效果,但不同性别的昆虫对颜色的反应有时还存在差异,昆虫处于不同的发育期其趋光性也会出现不同。

研究发现日出型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的趋性选择性显著不同。如,桃蚜、白背飞虱等。通过无翅蚜和有翅蚜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趋性反应研究表明,有翅蚜对538.9nm和549.9nm处的单色光趋性最强,而无翅蚜对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的的趋性无显著差异。白背飞虱对5种波长的光的趋性反应研究发现白背飞虱对470nm处的蓝光和515-550nm范围内的绿光趋性最强(赵俊玲等,2011)。AdedipeandPark(2010)研究发现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对黄色具有着很强的趋性,而对蓝色和红色具有较强的趋避反应。

有色地膜对太阳光谱具有不同的反射与吸收规律,覆膜有色地膜对害虫的发生和为害程度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有色地膜(透明、白色、黑色和棕色)对蚜虫和银叶粉虱的种群密度具有影响,与裸露的土壤地块相比,覆盖有色地膜的地块有翅蚜虫和银叶粉虱种群数量较少,此外西瓜田覆盖透明地膜的植株上蚜虫的种群数量最少,露地的最多,覆盖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的植株上蚜虫数量较为集中。报道了有色地膜(黑色、棕色、透明、绿色、白色)对西瓜田不同种的蚜虫种群数量影响,发现豌豆蚜、豆蚜、棉蚜和桃蚜对不同颜色地膜的趋性不同,西瓜上豌豆蚜在褐色地膜上的种群密度较低,桃蚜不易被黑色地膜、褐色地膜和透明地膜所吸引,棉蚜在透明地膜上的种群密度最低。在西瓜上覆盖有色地膜(黑色,棕色,透明,绿色和白色)观察其对西瓜上茶蚜和棉蚜种群数量的影响,发现在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上,茶蚜和棉蚜的有翅蚜的种群数量始终较低。另外,还有研究显示蚜虫和蓟马对银灰色具有拒避性。吴青君(2007)研究西花蓟马对不同颜色趋性的试验结果表明,西花蓟马对黄色、蓝色表现为趋性,对浅灰色和黑色表现为趋避性。菜豆田蚜虫和潜叶蝇对测试的5种颜色的趋色反应相似,由大到小依次为:黄色>绿色>黑色〉白色〉银灰色;2种害虫均对银灰色表现出了拒避性(陈春华,2007)。胡小敏等(2011)测试了蚜虫对7种颜色的趋性反应,结果显示,蚜虫对不同颜色的趋性由大到小分别为黄色〉绿色〉蓝色〉黑色〉白色〉红色,对银灰色表现出了拒避性。唐良德等(2016)以六斑月瓢虫和狭臀瓢虫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瓢虫对色板的选择趋性。试验结果表明,瓢虫对黄色的趋性最强。

崔宏春等(2016)测试了假眼小绿叶蝉成虫及茶园天敌对不同颜色的嗜好性选择。结果表明,茶园叶蝉成虫对黄色具有明显的嗜好性,深蓝色对茶园天敌具有明显的引诱性。绣线菊蚜和苹果瘤蚜均对黄绿色表现出了最强的吸引力,绿色和黄色次之,白色和蓝色最差(孙晓建,2001)。缨小蜂对颜色的偏好顺序为:黄色〉蓝色>蓝绿色>绿色>白色〉红色〉黑色(郑晓松等,2001)。王占霞等(2015)比较不同颜色环境对韭菜迟眼蕈蚊不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发现黑色和棕色环境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而橙色环境会抑制其生长发育和繁殖。崔成日等(2005)研究花蝇科和丽蝇科蝇类对颜色地趋性反应试验,发现两类昆虫均对蓝色表现出较强的趋性。王丹丹等(2012)研究10种颜色的粘虫板对害虫的诱集作用,发现蝇类害虫对深蓝色趋性最强,眼蕈蚊科对黄色和绿色趋性较强。辛浩等(2016)在家蝇产卵行为偏好的研究中发现黑色对家蝇的吸引力最强。

此外,某些自由飞行的昆虫对特定波段的光波具有背光反应,因此利用昆虫的这一特点在生产中使用能够反射特定波段光波的材料可以对某些害虫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徐建祥等。紫外线阻挡材料具有过滤紫外线(280-400nm),干扰昆虫视力的特性,并且因为紫外线与昆虫的行为运动,寻找寄主等有关。从天然阳光中除去紫外线阻止了昆虫飞行的起始、分散和寄主的寻找,从而影响了种群数量。为温室覆盖紫外线屏蔽膜能够使得害虫无法发现温室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在田间试验条件下观察到了一种蓟马对UV-B的识别和躲避行为。可以预见,UV-B增强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这类昆虫的行为。但运用紫外线反光膜防治西花蓟马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已有研究报道,温室覆盖紫外线吸收膜能够显著降低蚜虫、烟粉虱及蓟马的数量和为害。在温室或者农田覆盖反光膜能够有效控制蓟马及烟粉虱的爆发。有研究证明,网室覆盖紫外线屏蔽膜可以影响柑桔木虱的起飞及寻找寄主植物的能力,也能降低柑橘木虱的种群数量。Gulidov等研究紫外吸收棚膜对欧洲甘蓝粉虱和甘蓝蚜种群动态的影响发现,在覆盖紫外线吸收膜的棚内UV-A和UV-B的强度显著降低,紫外线吸收膜显着降低了欧洲甘蓝粉虱和甘蓝蚜的种群密度,但在紫外线缺陷的条件下,天敌的种群数量和寄生率没有降低。紫外线吸收棚膜还可以降低蓟马的种群数量。紫外线阻断棚中西花蓟马、烟粉虱和桃蚜的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棚内,分别是对照棚中的44.3%、50.4%和37.5%(朱亮等,2016)。在覆盖紫外吸收膜的棚内的辣椒上桃蚜的种群数量和传播情况显着低于覆盖正常膜下的,但是并不影响桃赤蚜蚜茧蜂的活性。也有研究发现,棉蚜寄生蜂和豌豆潜蝇姬小蜂寻找寄主受温室覆盖塑料薄膜的类型(常规与紫外吸收塑料)的影响,当蒙氏桨角蚜小蜂被放置在覆盖紫外线吸收塑料棚膜的温室的中,蒙氏桨角蚜小蜂无法寻找到寄主侵染的植物。

Antignus等(1996)研究发现温室大棚覆盖阻断230nm-370nm波长的棚膜可以减少番茄上烟粉虱、西花蓟马和棉蚜的种群数量,表明紫外线阻隔膜具有保护农作物免受烟粉虱、棉蚜和西花蓟马危害的能力。连续3年调查发现,紫外线吸收膜可以减少蓟马的发生数量。Mazza等(2010)研究发现,蓟马对中波紫外线(1<315nm)有显著的趋性。

Yamaguchi等报道了果蝇对350nm处的紫外光、430nm处的蓝光和508nm处的绿光有显著的趋性。2003年5月至2004年9月在威尔士园艺学院有机农场进行的紫外线阻断材料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紫外线阻挡膜下捕获的昆虫数量明显多于覆盖紫外线阻挡膜下的捕获的昆虫数量,这突出显示了在紫外线阻挡膜下昆虫的种群密度和飞行能力显著提高。在紫外线阻挡膜下的蚜虫种群数量较少,其“飞行行为”也大大降低。紫外线阻挡膜下的作物与非紫外线阻隔膜显得作物相比也生长得更快,最终产量更高。蓝色和黄色的粘性陷阱在非紫外线阻挡膜下捕获的昆虫种群数量显著增加。

张庆臣等(2010)报道蒜田覆膜后葱蝇较不覆膜蒜田发生为害显著减轻,但发生为害提前。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