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颈。油菜出苗是由下胚轴伸长将子叶顶出土表来完成 的。这段伸长的下胚轴通常称之为幼茎,到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它就 基本上停止伸长,且随着幼苗的生长,不断增粗并木质化。栽培学上 把子叶以下至发生侧根以上的这段幼茎叫做根颈。根颈的粗细、长短及直立或弯曲是衡量油菜苗期长势强弱和营养状况好坏的重要指标之 一。一般在播种密度过大、间苗或移栽不及时的条件下,易形成根颈 细长的高脚苗,苗床整地质量差(土块大)及浇水方式不当使幼苗倒 伏均易形成弯脚苗。一般根颈粗短且直立的幼苗被称为矮壮苗,有利 于安全越冬。四至五叶期根颈靠根端的皮层破裂,产生不定根,使根 系扩大。因此,五叶期菜苗的根颈是否产生不定根也是衡量菜苗生长 是否健壮的标志之一。
2.主茎。主茎是由子叶以上的幼茎向上延伸生长形成的。油 菜主茎的茎段和茎节在花芽开始分化的时候就已经完成,各节之间处 于紧密相接的状态,到现蕾抽薹后才可见到明显伸长的节间,始花时 茎的伸长基本停止。一般情况下,冬油菜苗期主茎不伸长,各叶片间 呈紧密排列状,幼苗则呈匍匐、半直立或直立生长;次年春季随着气 温的升高,主茎的节间才明显伸长,至成熟时株高达100~200厘 米。主茎一般呈圆柱形,下粗上细,柱面上常有不规则的棱;茎色有 绿、微紫和深紫色;茎表覆盖有一薄层蜡质粉状物质、光滑或被有稀 疏刺毛。甘蓝型油菜的主茎可根据其节间的长短变化和茎节上所着生 的叶片特征,由下而上分为缩茎段、伸长茎段、薹茎段3个部分
缩茎段:位于主茎基部,节间短缩密集,圆形无棱,着生长柄叶。 冬油菜区的油菜都有明显的缩茎段,而春油菜缩茎段则多不明显。缩 茎段的节间在正常栽培条件下均不伸长,当苗床密度过大、苗龄过长, 肥水充足时,往往造成此段节间的伸长形成高脚苗,降低菜苗的抗寒 能力,发生缩茎段受冻纵裂现象,严重时还引起茎段的折断。注意适 时播种,稀播匀播,早间苗,稀留苗和适当苗龄移栽是防止缩茎段伸 长、培育壮苗的有效措施。
伸长茎段:位于主茎中部,节间由下而上依次由短变长、后又依 次由长变短,茎表突起的棱逐渐明显,各节上着生短柄叶,叶痕较宽, 两端略向下垂。
薹茎段:位于主茎上部,顶端着生主花序轴,节间依次变短,有 明显的棱;节上着生无柄叶,叶柄背部与茎相接处较平整,多呈圆弧状,叶痕较窄,中部仰拱,两端平伸。
茎的生长可分为3个时期,即伸长期、充实期和物质分解运转期。
第一个时期是从始薹至始花的20多天时间内,茎秆迅速伸长长粗;
第二时期在始花后,茎秆重量迅速增加,贮藏物质不断积累,茎逐渐 充实;
第三个时期贯穿结角及发育成熟全过程,在此期间,茎秆贮藏 物质逐渐分解转移,以供角果中的种子发育充实所需。
主茎有制造、输导和贮藏养料的功能,支持枝、叶有规律地分布。 茎粗和株高受播种日期、湿度、品种、土壤肥力和播种密度的影响, 密度低则茎粗抗倒伏。倒伏可加重结荚成熟的不均衡,为核盘霉等疾 病的传播创造条件。
茎的粗细与其上着生的一次有效分枝数、每株的角果数、每果的 粒数和粒重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栽培上也将茎粗作为衡量植 株长势强弱及其经济性状优劣的重要指标。要使油菜茎秆生长粗壮, 首先必须培育壮苗、促进根颈粗壮,同时在茎的伸长和充实期,保持 田间植株群体中下部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并供应充足的肥水,保证短 柄叶合成较多的碳水化合物,不致使茎薹过分伸长。
3.分枝。油菜的每一叶腋都有一个腋芽,在条件适宜时腋芽 的节间伸长,形成分枝。
着生在主茎上的分枝叫第一次分枝(又叫大 分枝,是产量构成的主体);
由第一次分枝的腋芽发育形成的分枝, 称第二次分枝。
依此类推,只要条件适宜还可形成第三、第四次分枝 (统称为小分枝)。
一般栽培条件下,第一次分枝较多,第二次分枝 较少,第三、第四次分枝很少。芥菜型油菜在肥水良好的条件下,次生分枝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