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番茄育苗常出现播后不出芽或出芽不齐。番茄较耐寒,一般经浸种催芽后都能出苗。但有时播后温度较低,苗畦内较冷,种子可能暂时不出芽,待天气好转后仍能发芽。不发芽现象主要是长期低温,或播种时苗畦过干,没浇透水,喷水不足,水分被下部干土吸掉,形成“搁干”现象。一般播后7—8天不发芽就应查找原因,进行及时补救。
越夏番茄育苗处在5~7月份的高温季节,不利于植株的生长,而高温、干旱以及蚜虫的为害,又是病毒病及其他病害发生的重要条件,同时还伴有大风、暴雨的突然袭击,育苗过程较其他茬口番茄困难,稍一疏忽就会出现问题,所以应熟练掌握高温季节的育苗技术。
一.土面板结。
土面板结往往由两方面原因引起:
一是床土土质不好;另一方面是底水不足,腐殖质含量少,结构不疏松,很易发生板结现象。因此,在配制床土时,要用腐殖质含量多的堆肥、厩肥拌入床土中,播种后的覆土除了注意使用适宜的床土外,还需加入适量的细炉渣等,以防土面板结。
一般营养土配制办法:每个苗床填入干净无病的园田土,按40%~50%的比例掺入腐熟的堆肥或既肥,1立方米床土再混入过磷酸钙1千克,草木灰5~10千克。此外,浇足底水也是防止土面板结的措施之。播种前若底水充足,播种后至出苗前就不需要浇水。若底水太少,播种后床面干燥,浇水不当,易引起床面板结。如床土太干非浇不可时,可用水壶洒浇些水,切忌出苗前大水漫灌。
二、出苗不整齐。
一种情况是出苗的时间不一致,早出的大苗和迟出的苗相差几天。对已出土的秧苗必须及时揭去覆盖物,增加光照,降低苗床温度和湿度,防止徒长。对未出土的秧苗,还需保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出苗。
这样在苗床管理上就会出现顾此失彼,而且以后在同一苗床内,秧苗大小不一致,温、湿度管理非常困难。
另一种情况是整个苗床内秧苗的分布不均匀,有的地方出苗过多,造成拥挤,有的地方出苗很少,造成苗床浪费。出苗时间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种子成熟度不一致,一部分不饱满的种子发芽势低,出苗缓慢或者由于新陈种子混合,新种子发芽势强,出苗快,陈种子生命力弱,发芽迟缓,或者由于种子催芽时温、湿度和空气不均匀,每粒种子的发芽程度不一致。
此外,覆土的多少也是出苗时间不一致的主要原因。造成同一苗床中出苗疏密不匀的原因,一是苗床不平,床内各点湿度不一致;二是播种技术不过关,种子播得不匀;三是床内环境条件不一致,一般苗床的中部温度较高,出苗早,成活率高;相反,苗床的周边位置出苗较迟。
解决出苗不整齐的问题,可以根据上述几个原因,采用发芽率高、发芽势强的种子,床土要整平,播种要均匀,覆土、覆盖的措施要尽量一致。
三.幼苗顶壳出土
发生幼苗顶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种子贮藏过久,种壳过硬;二是种子成熟度不够,生命力低,幼苗出土时,无力脱壳。播种时底水不足或覆土太薄,种子尚未出苗,表土已变干,使种皮干燥发硬,往往不能顺利脱落;播种时,覆土太薄,或覆土太轻,压力太小,也会使幼苗戴帽出士。
防止戴帽苗出现的措施是:选用当年的新种子或存放1~2年的陈种,覆土不宜太轻太薄,若发现戴帽苗应及时覆一层细土。
四、出现闪苗、风溜苗和烧苗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越夏番茄育苗过程处在5~7月份,温度高,光照强,特别是晴天中午棚内温室常超过35℃,有时达40℃以上。棚温超过40℃就易烧苗。预防办法:适时加大通风量或采用遮阳网降温,一旦烧苗发生后,可结合浇水迅速降温,增加苗床土壤湿度,阻止烧苗继续发生。另外,随着苗龄增大和气温逐渐升高,应逐渐加大通风量,注意避免过猛揭除塑料棚,而发生“闪苗”和“风溜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