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是在同一地块上选用一定的作物种类,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年限内,周而复始地进:种植。轮作倒茬是以烟为主的烤烟种植制度中的主要形式,也是土地用养结合、增加作物产量高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轮作倒茬目的意义
1.通过轮作倒茬
轮作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和提高土壤肥力。不同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能力不同,平衡土壤营养种植不同的农作物,实现优势互补,化减不利影响,保持土壤肥力、稳定土壤生物的多样性,可以改善土壤化性状,平衡土壤营养。
A.烟草是对钾素要求较高的作物,而小麦是需氮较多的作物,将小麦作为烟草的前作,有利于烟草的养分平衡、产量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
B.在水旱交替的耕作措施下,烟稻轮作能促进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提高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烟草产量和质量有保证,水稻产量也有增加的趋势。
2.减轻病虫害
烤烟连作会增加土壤黑胫病、根结线虫病、青枯病等病原物的积累繁殖,逐渐加重危害。如果将烟草与禾谷类作作,隔2-3年再种植烟草,可以使这些病原菌因为不到适当寄主而死亡,从而大大减轻其危害。水旱轮作可使许多病原菌在土壤中的存活年限大大缩短,减少危害。
3.减轻莎草等的田间密度
连作导致莎草、狗尾草、苍耳、马齿苋等杂草在烟田分布密度大,与烟株争夺水分、养分,影响烟叶的生长发育。实行轮作,利用不同作物问有不同的生物群体的特性,有目的地控制危害烟叶的杂草生长与蔓延,从而减轻草害。
二、轮作倒茬烟草对前作的选择
烟草轮作周期中,如何配置适宜的前作关系到轮作效果。选择烟草的前作要注意三个问题。首先,茬口的时间要适宜,即前作的正常收获不影响烟草及时移栽。其次,施用氮肥过多的作物(如蔬菜等)不宜为烟草前作。茄科作物(如马铃薯、蕃茄、茄子等)和葫芦科作物(如南瓜等)不宜为烟草前作,因为它们与烟草具有相同的病害。禾谷类作物是烟草良好的前作,因为禾谷类作物和烟草的共同病害较少,轮作可以减轻病害;禾谷类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素较多,这对提高烟叶品质有利。在南方一年多熟制烟区,水稻是烟草良好的前作。
三、轮作倒茬烟草与后作的关系
烟草的后作主要是禾谷类作物或油菜,在少数地区为豆类、甘薯等。烟草为上述作物良好的前作。因为烟草与这些作物没有相同的病害,同时烟草是中耕作物,耕作管理细致,施肥也较多,对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影响,对后作小春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四、轮作倒茬的轮作模式
就一个轮作田区而言,每轮换一次完整的顺序所需要的时间称为轮作周期。轮作周期的长短主要是由组成轮作的作物种类多少、主要作物面积的大小以及轮作中各类作物耐连作的程度决定的。烟草为忌连作作物,轮作周期较长为好;轮作周期过短,难以充分发挥轮作的作用。但烟草轮作周期过长,又受宜烟面积的限制。从防病角度考虑,烟草轮作周期一般为二年,即三年两头种烟,年种烟面积占宜烟面积的1/2~1/3为好。
1.水旱轮作方式
主要方式是“烤烟—晚稻”连年复种连作。这种复种连作的方式一年中虽然有不同类型的作物更替栽种,但随着种烟年限增加,仍然无法避免土壤肥力下降、病害逐年加重的趋势。为减轻病害流行,提高生产安全,提倡隔年轮作,主要方式有“烤烟一晚稻一中稻一一烤烟”、“烤烟一晚稻一早稻一晚稻一烤烟”、“烤烟一晚稻一绿肥一中稻一烤烟”。在种烟年限较长、病害重发的田块,应实行两年一烟制、三年一烟制或五年一烟制的轮作方式。
水旱轮作主要在各烟区可种植水稻的田块上进行。水旱轮作的烟区轮作作物主要有水稻、油菜、蚕豆等,部分水旱轮作烟区还种植洋葱、大蒜等作物,这类烟区的水利条件较好,灌溉条件方便,土壤肥力多为中等或偏高,土壤的质地多为壤土或偏重,年度间产量和质量较为稳定,但要注意控制肥料用量的,做好施肥量调控和水分调控,就能生产出优质的烟叶。
1.水旱六熟轮作制
B.水旱二年四熟轮作制
2.旱地轮作
旱地轮作烟区因旱地作物种类多,轮作方式较为复杂。与烟草轮作的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红薯、洋芋、辣椒、大麦等,这类烟区的水利条件多较差,灌溉条件不方便,土壤肥力中等或偏低,土壤的质地多为壤土或偏沙,年度间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受年景的影响较大,需要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A.旱地四年轮作制
第一年烤烟收获后种植小麦,第二年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或豆类、花生,第三年玉米或豆类、花生收获后种植小麦,第四年小麦收获后种植红薯,冬闲。第五年种植烤烟。
B.旱地三年轮作制
第一年烤烟收获后种植小麦,第二年小麦收获后种植玉米或豆类、花生,第三年玉米或豆类、花生收获后种植红薯,冬闲。第四年种植烤烟。
C.旱地“三三”轮作制
三年种植烤烟,三年种植其他农作物。但避免与茄科、葫芦科和十字科作物,如马铃薯、茄子、辣椒、番茄、瓜类、菜等问作或连作,米、大豆等或为前作。
D.旱地二年轮作制
建立以烟叶生产为重点的合理的耕作制度,合理配置一个轮作周期内各种作物的种类及养分投入,在人为因素控制下的合理的土壤养分循环是建立可持续烟草农业的物质基础。因此,建立优质烟可持续发展的耕作制度,全方位考虑土壤的肥力的发展方向,才能保持产区烟叶质量的基本稳定,保证我国优质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