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密度是获得合理的群体结构的基础,在合理的密度、留叶数和栽植方式的配合下,结合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使烟草在各个生育时期保持合理的群体结构,最终达到优质适产的目的。合理密植不仅要保证烟叶质量,还要获得理想的产量。
随着密度增加,单位面积总叶数也随之增加,从而产量提高。但是,随着密度增加,单叶重降低,因此产量并不是无限地增加。当株数和叶数增加的部分可弥补单叶重降低的部分时,随着密度增加,但产量仍然增加;但若密度过大,单叶重减少过多,虽然密度增加,但产量不再增加。这说明密度对产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
因此,在合理的范围内增加密度,产量也随之增加。其生理原因是:密度增加,群体叶面积随之增加,叶片可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群体光能利用率随之提高。如进一步增加密度,则叶面积系数过大,田间严重郁蔽,烟株中下部叶片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因而造成光合生产能力降低,呼吸消耗不断增加,干物质积累不足,致使叶片较薄,身份较轻,单叶重急剧下降,产量也因此降低,此时容易引起底烘,使品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