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丰农科技欢迎您!

13838505265
烤烟病害防治

烟草野火病的发生及防范措施

1   技术资料,点击播放按钮观看

烟草野火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4 ~30℃,最低生长温度为4℃,最高生长温度为40℃,病菌的生长随相对湿度增加逐渐增大,且不同湿度环境对野火病菌生长影响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当相对湿度在60%以下不利于病菌的生长;相对湿度在100%时,病菌生长最好;pH值为4.0~9.0,最适pH值6.6~7.0,感染烟草野火病的烟叶烘烤后单叶重减少,化学成分失调,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降低。

一、烟草野火病的发生过程

1.烟草野火病菌通常从烟株的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侵入烟株以后其分泌的野火病菌毒素,导致烟株叶片褪绿,野火病病斑中部是一小面积的坏死区,坏死区外大面积的黄色晕圈便是毒素所为。叶片发病初期为淡黄色晕斑,随后病斑中心产生褐色坏死小圆点,周围有典型的黄色晕圈,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1~2cm。

2. 烟草野火病病菌侵染后,叶绿体变成圆形,形成许多泡囊,同时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导致受侵染植物不能解氨毒而在受侵染部位形成黄晕。同时该毒素还干扰寄主组织的代谢及膜的谷氨酸代谢,也能使细胞激动素的正常代谢受抑制,从而引起烟株发育不良甚至死亡。

3.烟草野火病在烟草苗期和大田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茎、蒴果和萼片等。叶片被侵染初期产生褐色水渍状小圆点,其周围有一个相当明显的黄色晕圈。幼苗受害腐烂可造成大片死苗。

4. 烟草野火病在多兩高湿的天气,病斑扩展的速度很快,最后几个病斑愈合形成不规则的褐色大斑,宽晕仍然存在,上有不规则的轮纹;如果遇到少雨干燥的天气,病斑开裂脱落,叶片碎毁。幼茎、蒴果、萼片发病后产生不规则小斑,初呈水渍状,后渐变褐,周围晕圈不明显。

李葵花等( 2000、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野火野病菌只要一接触伤口就完成侵入过程,在吉林省生态条件下野火病潜育期为3~5天,显症过程持续7~ 8天;在病斑显现后的3~4天里病斑内的细菌数量增长很快,约在第5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平稳下降,在病斑日龄达到15天时其细菌数量仍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5. 烟草野火病有慢性病斑和急性病斑两种症状。

a.慢性野火病病斑在田间发病易于区分。

b.急性野火病病斑的轮纹不明显,病斑较为平滑,有发亮的感觉。急性野火病在病害流行时多个病斑迅速愈合,呈现大片淡褐色病斑,有时枯斑破裂脱落。急性型野火病常发生于肥水失调,烟株长势过旺、贪青、叶色浓绿的地块。如遇持续阴雨或单点暴雨,暴雨暴晴天气,短时期内即可蔓延造成全田毁灭,是烟叶采收期造成损失较大的病害。

二、烟草野火病入侵环境

烟草野火病菌在自然条件下冬季作物(如小麦、燕麦和大麦)和田间杂草的根部,借暴风雨传播。烟草野火病的田间初侵染源主要是病株残体和被病株残体污染的土壤、水源及粪肥。

烟草野火病病原菌的侵染主要靠风、雨或昆虫传播,从烟株的叶片气孔或伤口侵入,被侵染组织发病后,在病组织上可产生大量的菌脓,菌脓可借助于风、雨或昆虫进行传播,引起病菌的再侵染。

1.烟草野火病的病原潜育期与气候的湿度有很大的关系

a.湿度较小时潜育期较长,发病较轻;湿度较大时潜育期较短,发病较重。如相对湿度在86%以上,病原潜育期只有4天;相对湿度在81%~84%时,潜育期为5~6天;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潜育期延长到8天。

b.湿度与降水量密切相关,一般情况相对湿度随雨量和雨日的变化而变化,每次连续的雨后田间都会出现发病的高峰。一般认为,28 – 32℃的高温条件最有利于野火病的发生,但野火病菌对温度的适应性十分广泛,在烟草能正常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气温的高低对野火病是否发生或发生轻重影响并不大。

c.湿度是影响野火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湿度大的环境里,烟叶组织的充水决定了气孔是否开放和开放程度,且叶组织充水,易形成伤口,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病原入侵的阻力。

李葵花等( 2000、2002)的研究结果表明,烟草野火病的发病数量与叶表湿润时间长短有关,在24h之内叶表湿润时间长则发病较重,反之发病较轻;烟草野火病病斑内的细菌可经降雨浸出到烟草体表,开始时雨水中的细菌数量迅速上升,经2~3h达到高峰,继而又迅速下降,在4~ 8h以后雨水中的细菌数量达到一较低水平,但此水平可一直维持到48h;病斑内的细菌亦可经露水浸出到烟草体表,即在结露时间达7 ~10h以后露水中的细菌数量不再有明显变动。

2.雨过天气骤晴,烟草野火病发病较重,暴风雨或冰雹天气易造成自然孔口诱致病害侵入,因此,烟草野火病常在大风雨后严重发病。

3.烟草野火病的发生和流行与栽培措施有很大关系。氮肥会降低烟株对野火病的抗性,而磷钾肥有提高烟株抗病性的作用;连作地比轮作地发病重,而且连作年限越长病情越重。此外,病情也与烟株长势有关,凡是落黄正常的烟株发病较轻,黑暴、落黄不正常的烟株发病都较重。

4.烟田遭受冰雹袭击、害虫危害(金龟子、烟青虫、斜纹夜蛾)等造成的机械伤口为病原菌的侵入和危害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烟草营养的不平衡导致烟草抗病性降低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野火病菌的顺利侵入,造成烟草野火病的流行。。

三、烟草野火病流行的时间

1.苗床期的烟苗进入猫耳期后开始零星发病,成苗期达到高峰。苗床期的烟草野火病一般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初,但发病率低,症状轻微。

2.大田期中,团棵期发病开始增多。此时的温湿度均适合病害的流行。

3.旺长前期(6月中下旬)进入第二个发病高峰,以后病情稳定或有所下降。

4.烟株封顶后15天左右出现第三个发病高峰。若氮肥施用过多,天气多雨潮湿,高峰可维持到采烤结束。

5.野火病还可在烤房中继续发展,烘烤后病斑面积扩大可达60%,扩展主要发生于变黄中期至定色中期,因该阶段的温湿度合适。

四、烟草野火病防控措施

1.合理轮作

烟田合理轮作是防治烟草野火病的轮作,是诸多生态控制技术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实行间隔3~4年的轮作或隔年水旱轮作可以有效控制烟草野火病的发生,烟草前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和水稻为宜,避免与大豆、菜豆、豇豆、利马豆、豌豆、马铃薯、茄子、番茄、辣椒、黄瓜、白菜、荠菜、白菜、葫芦、龙葵等易被烟草靶斑病侵染的作物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源和菌源积累。

2.种植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烟草野火病最经济有效的根本措施,目前生产上推广种NC89、K326及C80较云烟87云烟85、南江3号、中烟100、贵烟4号对烟烟草野火病的耐抗性强,重病区可根据当地情况选择种植。

3.合理施肥

烟草野火病的发生与氮磷钾肥用量关系密切。若氮肥过量或磷钾肥不足,烟叶中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增高,总糖和还原糖含量降低,容易诱发野火病的暴发。

王绍坤等(1991、1994)认为,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能够上增强烟株的抗病能力.减轻烟草野火病的发生。

4.良好田问管理

a.推行高起垄栽培技术,以利于排水;适期早栽,适当稀植,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小气候湿度;

b.适时打顶,合理留叶,使烟株呈筒形或微塔形,避免伞形烟株出现。(打顶抹杈严禁在雨天或烟株带水时进行)

c.适时采摘下二棚烟叶及无烘烤价值的烟叶,改善田间小气候,以减少田间再侵染菌源的数量,以提高烟株的抗病性。

d.烟草生长中后期要控制氮肥的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开好排水沟,及时中耕除草,摘除脚叶,尽量降低烟田内的湿度。

e.采收结束后要及时清除烟田所有烟株残体,集中统一销毁,以减少翌年病菌来源。发病田块的烟草收获后要深耕翻土,对带病烟秸应及时处理。

5.适宜时期用药

a.烟草野火病在返苗期易感病、团棵期以后较易发病,防控烟草野火病的施药最佳时期为返苗期、团棵期、现蕾期和圆顶期。

b.团棵、旺长期和打顶后于叶片正反面喷洒烟望素(一红一白一桶水15公斤)+磷酸二氢钾30克,预防野火病和其他病害发生。暴风雨袭击后,可再加喷一次,以减少病菌伤口侵入。

c.大田初发病时及时摘除病叶以防蔓延并及时喷洒烟望素(二红二白一桶水15公斤)+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或新植霉素防治,5天一次,连用二至三次。

01.jpg

    关键词:

    烤烟野火病

    你觉得这篇文章怎么样?

    00

    标签:烟望素
      相关产品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