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资料,点击播放按钮观看
烟蚜(又名桃蚜),是世界上危害烟草最严重的害虫。
一、烟蚜寄主植物
除烟草外,尚有十字花科蔬菜、辣椒、马铃薯、茄子、瓜类、大豆、桃等多种植物物。
二、烟蚜形态特征
1.有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毫米,头、胸部黑色,腹部绿至黄绿色。腹背中央有淡黑色大块斑,两侧各有较小的同色斑纹,触角第3节有6~17个感觉孔排成一列,向内倾的额瘤显著。腹管长,圆柱形,淡色。
2.无翅胎生雌蚜体长约2.2毫米,体色乳白、黄绿,有时桔红色或褐色。额瘤、腹管与有翅型相似。体侧有较明显的乳突。触角末端黑色,第3节无感觉孔。
3.无翅有性雌蚜体长1.5~2mm,赤褐色或黑褐色。头部额瘤向外方倾斜。触角6节,末端色暗。足跗节黑色,后足的胫节较宽大。腹管末端略有缢缩。
4.有翅雄蚜与有翅孤雌胎生蚜相似,但体形较小,腹背黑斑较大。触角的第3~5节都生有感觉孔,数目很多。
5.烟蚜体小而软,大小如针头。头部一般具额瘤,腹部有管状突起的腹管。
三、烟蚜取食危害
1. 烟蚜以成、若蚜刺吸烟草叶片、茎秆及花轴汁液,喜欢密集在叶背面或心叶上,叶片受害出现褪色斑点,严重的发黄卷缩、变形或枯死。嫩茎、花梗受害呈畸形,蒴果发育不正常或枯死。
2. 烟蚜喜欢聚集在烟株的幼嫩烟叶背面或嫩茎上刺吸取食汁液,烟叶被食害后卷缩、变薄,严重被害的植株株高降低,单叶面积减少,叶片干重下降,现蕾势推迟。被食害的烟叶烤后缺乏光泽,叶片变褐变脆,质地粗糙,难以回潮,所制成的卷烟吸味不佳,燃烧性差。中上等烟比例随蚜量增加而下降。
2.还能通过刺探取食而传播黄瓜花叶病和马铃薯Y病等多种病毒病则是对草的间接危害。其分泌的蜜露还可以诱发烟叶煤烟病的发生。
四、烟蚜生活习性与发生规律
1.烟蚜在华北地区年发生10余代;在南方则可多达30~40代,世代重叠极为严重。在山东、河南、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烟区,烟蚜一般以卵在桃树上,也可以孤雌胎生蚜在蔬菜大棚内越冬,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烟区,烟蚜终年以孤雌生殖方式繁殖。春季有翅蚜迁往烟草、早春作物和蔬菜上,迁入的有翅蚜通过胎生无翅蚜进行危害,秋季产生有翅蚜迁往十字花科蔬菜或其他寄主上危害。烟蚜以有性生殖方式越冬的烟区,10月中旬以后产生有翅性母迁往桃树,于10月底开始交尾产卵,卵多产于枝条的顶端或花芽内侧。
2.烟蚜对黄色、橙色有强烈的正趋性,而对银灰色有负趋性。烟蚜具有季节性消长的特点,即春、秋季发生量大,夏季发生量小。
3.适宜烟蚜繁殖的温度为16~24℃,温度高于28℃则对其发育不利。气温对烟蚜种群数量消长有较大影响,26℃生殖率最高,温度低于5℃或高于29℃均不能生长发育。雨量多少也是制约烟蚜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
五、烟蚜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及时清理前茬病残体,铲除田间、畦埂、地边杂草。菜田夹种玉米,以玉米做屏障阻挡有翅蚜迁入繁殖危害,可减轻和推迟病毒病的发生。
2、物理防治:根据蚜虫对银灰色的负趋性和对黄色的正趋性,采用银灰膜辟蚜防病和黄板诱杀。
3、生物防治:充分利用烟蚜茧蜂等烟蚜天敌的控制作用,采用化学药剂防治时要注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药剂。
4、化学防治:可选用3%啶虫脒微乳剂2~3g/亩,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5~7g/亩,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8~10g/亩,进行叶面喷雾处理。